常言道,要想富,先修路,然而现在的交通方式趋于立体交通,也就是“海陆空”三个方向发展,除了陆路(公路、铁路),航空、水路交通也同样受到关注。今天咱们就说说水路交通。
众所周知,赣州是由水文发展起来的城市,在高中地理课本,水文对城市影响的典型城市就有赣州。赣州作为水陆中转站发展起来的城市,以涌金门为中心,在宋城形成了商贾如云的景象。
一座城市的选址,要受到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赣州白西汉初年建城以来,经过750多年的选址实践,最后才确定在章贡二水之间固定下来。
赣南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,四周为武夷山、南岭、罗霄山等高大的山脉所环绕.水系则成辐集状从东、南、西三面向赣州盆地汇聚形成章贡二水,再合流为赣江北去。赣州城作为赣南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的中心,将城址确立在章贡二水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。
章贡二水汇合处既是古代赣南的交通枢纽,同时又是章贡两大流域物产的集散地,而章江曲线型河床形成的河套地带,地势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发展,加上凭借三江又利于军事上的防守,因此,章贡二水汇合处自然就成了最为理想的城址。
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,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,位于江西省南部,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,有“江西南大门”之称。
赣州一市连四省,西靠湖南郴州,东接福建三明、龙岩,南连广东梅州市、河源市、韶关市,在江西省内与吉安、抚州接壤。
提到赣江不得不提赣州,一条赣江,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,自南向北纵贯全省,有13条主要支流汇入。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,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,也是远景规划赣粤运河的组成河段。
隋炀帝时期,京杭大运河开建,出发点则是——巩固江南之需 ,交通便利之需,文化融合之需,南粮北运之需 ,讨伐辽东之需。但是却带动了运河对周边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、文化发展与交流,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。
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,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、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。南起余杭(今杭州),北到涿郡(今北京),途经今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四省及天津、北京两市,贯通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,主要水源为南四湖(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),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。
有了京杭大运河这样一个先例,赣粤大运河更让人期待!
据史料记载,早在明代朱元璋时期,大学士解缙(江西吉安人)就提出凿渠引赣江、北江水用于农田灌溉的想法。孙中山先生在《建国方略》中也有谋划。新中国成立至今,国家有关部门和赣粤两省先后开展了多次查勘、调查和研究,积极谋划推进赣粤运河的规划建设。
根据规划,赣粤运河江西境内全长758公里(约占全长62%),广东境内全长约470公里。目前,江西境内,越岭段(信丰至分水岭)西河和小河约35公里目前不通航;广东境内,越岭段(南雄至分水岭)浈江河段约89公里目前不通航。
赣粤大运河规划路线:
该工程计划是从鄱阳湖修建一条水道,向南直达珠江口,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,长江和珠江两大经济带,人员货物从九江经水路可直达广州通向南海,这样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等地就增加了一条通向南海的水路交通要道。
把赣江与北江连接起来,这两条运河能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,可以实现两个流域的通航。
大家之所以对于赣粤大运河的期待值特别高,原因有二。 1、江西作为一个内陆城市,如果这一条大运河能够早一点修建完成,那么对于赣州乃至江西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就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。 2、在全国意义中,赣粤大运河只要能够早日修建完成,还能在全国范围内,形成一条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,让我国南北的物资运输不那么困难。对全国交通都是一个利好。
今年年初,江西省公示了《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》,其中提到将筹备建设“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”这一工程,引起了国人的关注。
从名字也能看出,浙赣粤运河包含了浙江江西和广东三省,也就是说这一运河将串联起我国南方的这三个经济大省,该工程由连接江西和广东的赣粤运河与接浙江与江西浙赣运河组成。
赣江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,注入鄱阳湖后汇入长江,它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,多年平均径流量约687亿立方米,比黄河的水量还大,其河道全长766公里,流域面积达8.35万平方公里,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河流,更是江西省的主要河流,这条河流不但有着充足的水资源,更有着良好的航运条件和经济发展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