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,走进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蕉溪村,章江如练带蜿蜒而过,大山脑群山逶迤、绿意葱胧、溪流清澈。青山绿水绕,花香扑鼻来的山乡景象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诗韵美……
近年来,蕉溪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走出了一条“穷窝”变“金窝”的美丽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。如今,通过“集体经济+就业、产业+就业、游旅+就业”的“三融合”乡村振兴生动实践,村里产业经济旺了、就业岗位多了、村民腰包鼓了、百姓开怀笑了,一幅美丽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扑面而来......
“每逢节假日,来大山脑爬山休闲健身的人一群接一群,我的‘农家乐’生意越来越好。”蕉溪村莲东排组村民魏至荣高兴地说。 蕉溪村曾是江西省“十三五”深度贫困村。在乡村振兴挂点单位南康区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,如今蕉溪村变美了,山外客来了,拉动了当地消费,拓展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路子。 蕉溪村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,壮大集体产业。按照“统筹规划、社会参与、多元投入”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,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合作型产业发展模式,着力打造蔬菜、水果、灵芝等种植产业基地;通过土地流转、入股分红等“抱团取暖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流转土地300亩,引进赣州市蕉溪生态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特色茶旅庄园,吸引游客休闲观光,增加就业岗位,带动33户脱贫家庭增收,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;组建巩固脱贫合作社。流转土地210多亩,建立葡萄种植产业园,带动25户脱贫家庭增收;扶持发展林区蜂蜜传统养殖业,对全村33户蜂蜜养殖户的产品实行农村e邮统销服务,带动13户脱贫家庭增收。 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,又解决了当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。五年前,蕉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5万元,到2021年底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5万元,村两委一改以前“无人办事,无钱办事”的尴尬局面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蕉溪村因地制宜,利用村里废弃的家具厂,大力培植发展蔬菜产业。形成了集时令蔬菜采摘、特色蔬菜等农副产品深度开发、加工、生产、体验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,传统特色小菜浸辣椒、浸姜、浸蒜头,浸萝卜、芋头丝、蒸红薯片等畅销周边县(市),帮助全村23户脱贫家庭62位脱贫人员就业,多渠道巩固增收。 蕉溪村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,清洁能源既美化了环境,又增加了脱贫户收入。五年前,原贫困户刘长英的丈夫在外打工时,突发疾病撒手人寰,撇下她和三个年幼的儿女。这些年,刘长英苦苦支撑着这个家,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,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,家里安装了光伏发电,每月有400元左右的光伏发电奖补,村里还聘请她为保洁员,每月享受800元公益性岗位补贴。收入增加了,刘长英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。全村有24户贫困户安装了光伏发电,平均每户年增收6000多元。 “产业+旅游”的发展,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脱贫,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、生态农业休闲观光、水果蔬菜采摘、农家乐餐饮、亲子乐园、户外健身运动等旅游事业的深度融合。 “村里建立了e邮电商服务网点,实行了‘村游乐购+乐购村邮’的乡村一日游体验服务。村民可以把芋子、生姜、灵芝、土鸡蛋等农副产品送到这里,通过电商、微商、e邮卖到全国各地。”服务站负责人曹志明介绍说,“如今,村民再也不需要挑着担子去圩镇上叫卖了。”通过“产业+旅游”和“互联网+农产品销售”的电器发展模式,不仅改变了蕉溪村村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,同时也鼓起了山里人的钱袋子。 客流多了,商机也来了。原蕉溪村党支部书记黄为创新产品销售方式,紧跟直播带货潮流,邀请知名“网红”前来助阵,为蕉溪村的蔬菜、葡萄、蜂蜜等土特产直播带货,吸引2.4万观众踊跃参与购买,直播当天成交额10万余元。 蕉溪村是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。拥有浓厚的绿色生态、古色人文、红色历史为主的“三色”旅游资源。该村充分发挥交通便利、生态环境良好的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体验式一日游。 蕉溪村依托“红、绿、古”三色资源,围绕“山上做活、山下对接”,采取山上游乐健身、山下休闲观光联合互动发展模式,重点打造大山脑绿色生态旅游区,打造蔬菜葡萄采摘园、杉石下农耕文化小镇、蕉溪逍遥漂流、农家乐、民宿等旅游新业态,建立了集休闲、娱乐、观光、疗养于一体的民宿“一日游”观光景点。每年还举办灵芝文化节等乡俗体验活动,吸引周边县区近3万游客来观光旅游,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。 依托大山脑莲花坞练兵场的红色资源,融入红色文化,建立了村道沿线红色旅游文化场景,塑造了陈毅元帅《梅岭三章》艺术墙和红军骑马铜像,构筑红色精神家园。 “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衔接乡村振兴,着力在农民稳增收上下功夫,尽力帮助蕉溪村做大绿色特色产业,提升美丽乡村旅游质量。让蕉溪人民拥有更多幸福感、获得感!”该区人社局驻蕉溪村第一书李本任信心满满地说。 如今,走进蕉溪村,村容整洁,风景如画,在绿水青山间,村民们过上了有质感、有温度的小康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