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南康有群众反映,6年前,为了赣州港的建设,他们的房屋被政府拆除了,说好会提供安置点让他们尽快建房,可是,安置点只是在图纸上分了几次,迟迟落不了地,他们在外租房的日子不好受。
图片里的四间砖瓦房,是南康区龙岭镇新屋村村民在2014年租下的,低矮的房屋内,光线昏暗,非常潮湿。
村民告诉记者,2014年,为了建设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项目,他们跟龙岭镇政府签订了拆迁协议,镇政府承诺,将为数百户拆迁户提供安置点,办理相关手续,并做好统一的基脚,由拆迁户自己再去建房。然而,6年时间过去了,安置点在哪里都不知道。
记者了解到,为了安置点的问题,新屋村的村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,龙岭镇政府也多次作出信访回复,一会儿说,在赣州港监管区对面的选址被区规划局否决,一会又说,将在赣州港申通物流后面规划300亩土地作为安置点,再后来又说,将在龙岭镇樟桥村附近规划安置点。不过,一直没兑现。
那么,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安置点一变再变迟迟不能交付呢?在龙岭镇政府,一位负责信访接待的镇干部道出了实情。
原有的房子被拆了,没有安置点就建不了新房,五六年的时间,一直在外租房日子很难熬,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?
3月25日,《都市现场》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南康区龙岭镇政府分管安置点建设的副镇长,她说,新屋村村民安置点的位置已经确定为樟桥村、贝山村以及申通物流后面的地块,加起来有600多亩,去年下半年开始围挡并平整场地,而之所以拖得这么久,是因为手续太过复杂了。
纸上分安置点,让人想到了一纸空文,纸上谈兵,只说不做,反映的是群众的呼声。政府的承诺迟迟兑现不了,为民办事慢节奏,失信于民,损伤了群众的利益;相关部门做工作落不到实处,五六年的时间,嘴上说得多,实际干得少,有损政府的形象。对于此事,记者将会继续追踪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