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赣州市民赖俊华乘坐昌赣高铁来到赣州,他告诉记者,由于工作原因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往返于南昌和赣州之间,去年底昌赣高铁开通后,让他切身体会到了高铁给他带来的便利。
道路通则百业兴。五年来,和铁路建设的发展变化一样,赣州市公路建设也不断提速。大广高速公路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是全国高速公路“纵5线”大庆至广州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运输大通道。这几天,项目建设者们仍坚守岗位,加快各项工程建设。截至9月底,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63.02亿元,占年度计划66.9%。
大广高速扩容工程BP1标项目总工 高金双:大广高速BP1标段目前场站已经全面建设完成了,下一步计划启动路面摊铺工作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,赣州市充分用好国家支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,构筑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,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。从铁路、公路、民航、能源到新基建,先进代替了落后,旧貌换上了新颜,赣南老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和987万赣南人民的生活模式发生深刻改变,江西“南大门”正以更加开放高效、充满活力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【铁路】
赣瑞龙铁路开通运营,赣州结束了无动车组通行历史;昌赣高铁正式通车,赣州昂首迈入“高铁时代”。赣深客专、兴泉铁路加快建设,全市在建及已运营铁路里程达1000公里,接近2015年底的两倍。
【公路】
目前全市已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95公里,约占全省四分之一;路网密度达3.79公里/百平方公里,超过全省平均水平。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由2.57万公里增加至3.89万公里,在全省率先实现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通水泥路和组组通水泥路,铺就了乡村振兴快车道。
【民航】
“十三五”时期,赣州黄金机场T1航站楼临时航空口岸顺利开放,首条国际航线正式通航,T2航站楼转场运营,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8万人次,通航城市由13个增加至32个,赣州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唯一拥有铁路口岸、公路口岸和航空口岸的城市。
【能源】
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约398.87万千瓦,比2015年增长81.4%;电网供电能力由2015年的280万千瓦提高到2019年的410万千瓦,形成500千伏东南西北“双通道、双环网”供电布局,220千伏变电站实现“县县覆盖”,所有县域电网实现110千伏双电源供电。
【新基建】
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,全市累计开通5G基站3723个,居全省第二,5G+赣南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、5G家具产业智联网等优秀应用案例不断涌现。数据中心规模迅速增长、智慧充电设施全省领先。
五年来
赣州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943个
完成投资2135亿元
459个项目竣工
赣州进入交通能源事业投入最多、
发展最快、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时期